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王乾坤的博士论文涉嫌严重抄袭
浏览量:853 回帖数:21
1楼
王韩坤抄袭的论文主要抄袭了天津大学陈勇强、李瑞涵和武汉理工大学李红
兵、吴秋明、李成标、海峰等人的博士论文以及东南大学陈虎、同济大学丁士昭
等人的学术成果。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的全国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博士论
文电子版本可以发现,王乾坤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研究》
(2006年4月提交答辩论文),天津大学陈勇强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基于现代信
息技术的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研究》(2004年5月提交答辩论文),天
津大学李瑞涵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理论与创新研究》(2002
年10月提交答辩论文),武汉理工大学李红兵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建设项目集成
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2004年10月提交答辩论文),武汉理工大学李成标的
博士论文题目是《面向产品创新的管理集成理论与方法》。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
王乾坤的博士论文从天津大学陈勇强、李瑞涵和武汉理工大学李红兵、吴秋明、
李成标等5人的博士论文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林鸣、马士华两位学者的专著中就几
乎原封不动地抄袭了约41320个字(大数可以说是4万字),由于我们手中并没有
检索学术论文抄袭的专业计算机软件,故现在暂时无法王乾坤博士论文的其它部
分抄袭情况进行具体统计,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和99.99%的把握合理推断
王乾坤的博士论文其它部分绝对是抄袭的,只是我们手中有关东南大学陈虎、武
汉大学海峰两人的博士论文和同济大学丁士昭等学者的学术论著资料暂时没有拿
到手,所以没有办法统计。即使是有据可查的那4万字抄袭,那也是十分得严重
了。
1. 王乾坤博士论文抄袭天津大学陈勇强的情况统计。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
收录的全国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博士论文电子版本可以发现,陈勇强是天津大
学管理学院2004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而王乾坤副校长是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答
辩的博士生,他几乎把陈勇强博士论文里面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含图表、数学模
型和文字)约22600字原封不动抄入自己的文中。下面是王陈两人博士论文完全
一样的出处对比:
(1)具体是王的博士论文第六章从P98页一直到P105页几乎原封不动地抄自
陈勇强从P60页到P75页约15000字:
(2)王的博士论文第六章的P92页图6-7和P93页的图6-8抄自陈勇强的博士
论文P61页一整页,王的博士论文第五章从P79页一直到P81页几乎原封不动地抄
自陈勇强从P81页到P84页,两处共抄袭约5000字;
(3)王的博士论文第三章P36页的图3-7几乎原封不动地抄自陈勇强博士论
文P30页的图2-6,只是把陈的图名换了一下,该处抄袭约1000字。
(4)王的博士论文第七章P111页、P112页、P113页的图表和文字共计约
1600字几乎原封不动地分别抄自陈勇强的博士论文P34页、P35页、P37页相应的
图表和文字;
2王乾坤博士论文抄袭天津大学李瑞涵和武汉理工大学李红兵两人博士论文
约14140字几乎原封不动进入自己的文中的情况统计。
(1)王的博士论文第三章P37页的图3-8几乎原封不动地抄自天津大学李瑞
涵P22页的图2-2,王第二章P25页和P26页的数学模型和文字约2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26页、P27页和P28页一整页;
(2)王的博士论文第三章P29页和P30页的图表和文字约2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5页、P6页,只是王第三章P30页的图3-2则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陈勇强博士论文P26页的图2-3,只是把陈的图名换了一下;
(3)王的博士论文第三章P34页和P35页的图表和文字约1400字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21页、P22页;
(4)王的博士论文第四章P56页和P57页的图表和文字约2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分别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55页、P56页和吴涛、丛培经两人主编并由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知识体系》下册的P559
页的图19-5;
(5)王的博士论文第五章P68页的文字约840字几乎原封不动分别抄自李红
兵的博士论文P78页中间的两小段和天津大学李瑞涵的博士论文的P107页底下的
一大段;
(6)王的博士论文第五章P72页的图表和文字约1600字几乎原封不动抄自李
红兵的博士论文P21页、P22页;
(7)王的博士论文第五章P73页和P74页的图表和文字约1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75页、P76页;
(8)王的博士论文第五章P78页图5-10和文字约500字几乎原封不动抄自李
红兵的博士论文P55页;
(9)王的博士论文第六章P91页和P92页的图表和文字约2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53页、P54页和天津大学李瑞涵的博士论文P32页、P33
页;
(10)王的博士论文第六章P94页的图表和文字约800字摘录全国二级建造师
职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并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P2页的图2Z101011-1和相应的文字;王第六章P95页的
图表和文字约1000字几乎原封不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52页一个整页的的版
面,该两处总共约抄袭1800字;
(11)另外,王乾坤博士论文的致谢与李红兵的博士论文的致谢几乎是一模
一样。文字约300多字几乎照单全抄。
3王乾坤博士论文抄袭武汉理工大学吴秋明博士论文约2200字几乎原封不动
进入自己的文中的情况统计。
(1)王的博士论文第二章P15页的文字约440字原封不动地抄自武汉理工大
学吴秋明的博士论文P30页和P31页相应段落;
(2)王的博士论文第二章P19页的文字约760字几乎原封不动地分别摘录自
武汉理工大学吴秋明的博士论文P80页和P81页相应段落;
(3)王的博士论文第二章P22页和P23页的文字和图2-5约1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地分别抄袭自武汉理工大学吴秋明的博士论文P83页和P84页相应的文字和图
3-1;
4王乾坤博士论文抄袭武汉理工大学李成标博士论文约1000字几乎原封不动
摘录进入自己的文中的情况统计。
5王乾坤博士论文第四章P45页几乎原封不动地分别抄袭华中科技大学林鸣和
马士华两位学者合著并由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的专著《动态联盟项目
管理新模式》一书中P22页、P23页和P24页共计约1480字摘录进入自己的文中的
情况统计。
王韩坤抄袭的论文主要抄袭了天津大学陈勇强、李瑞涵和武汉理工大学李红
兵、吴秋明、李成标、海峰等人的博士论文以及东南大学陈虎、同济大学丁士昭
等人的学术成果。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的全国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博士论
文电子版本可以发现,王乾坤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研究》
(2006年4月提交答辩论文),天津大学陈勇强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基于现代信
息技术的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研究》(2004年5月提交答辩论文),天
津大学李瑞涵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理论与创新研究》(2002
年10月提交答辩论文),武汉理工大学李红兵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建设项目集成
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2004年10月提交答辩论文),武汉理工大学李成标的
博士论文题目是《面向产品创新的管理集成理论与方法》。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
王乾坤的博士论文从天津大学陈勇强、李瑞涵和武汉理工大学李红兵、吴秋明、
李成标等5人的博士论文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林鸣、马士华两位学者的专著中就几
乎原封不动地抄袭了约41320个字(大数可以说是4万字),由于我们手中并没有
检索学术论文抄袭的专业计算机软件,故现在暂时无法王乾坤博士论文的其它部
分抄袭情况进行具体统计,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和99.99%的把握合理推断
王乾坤的博士论文其它部分绝对是抄袭的,只是我们手中有关东南大学陈虎、武
汉大学海峰两人的博士论文和同济大学丁士昭等学者的学术论著资料暂时没有拿
到手,所以没有办法统计。即使是有据可查的那4万字抄袭,那也是十分得严重
了。
1. 王乾坤博士论文抄袭天津大学陈勇强的情况统计。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
收录的全国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博士论文电子版本可以发现,陈勇强是天津大
学管理学院2004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而王乾坤副校长是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答
辩的博士生,他几乎把陈勇强博士论文里面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含图表、数学模
型和文字)约22600字原封不动抄入自己的文中。下面是王陈两人博士论文完全
一样的出处对比:
(1)具体是王的博士论文第六章从P98页一直到P105页几乎原封不动地抄自
陈勇强从P60页到P75页约15000字:
(2)王的博士论文第六章的P92页图6-7和P93页的图6-8抄自陈勇强的博士
论文P61页一整页,王的博士论文第五章从P79页一直到P81页几乎原封不动地抄
自陈勇强从P81页到P84页,两处共抄袭约5000字;
(3)王的博士论文第三章P36页的图3-7几乎原封不动地抄自陈勇强博士论
文P30页的图2-6,只是把陈的图名换了一下,该处抄袭约1000字。
(4)王的博士论文第七章P111页、P112页、P113页的图表和文字共计约
1600字几乎原封不动地分别抄自陈勇强的博士论文P34页、P35页、P37页相应的
图表和文字;
2王乾坤博士论文抄袭天津大学李瑞涵和武汉理工大学李红兵两人博士论文
约14140字几乎原封不动进入自己的文中的情况统计。
(1)王的博士论文第三章P37页的图3-8几乎原封不动地抄自天津大学李瑞
涵P22页的图2-2,王第二章P25页和P26页的数学模型和文字约2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26页、P27页和P28页一整页;
(2)王的博士论文第三章P29页和P30页的图表和文字约2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5页、P6页,只是王第三章P30页的图3-2则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陈勇强博士论文P26页的图2-3,只是把陈的图名换了一下;
(3)王的博士论文第三章P34页和P35页的图表和文字约1400字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21页、P22页;
(4)王的博士论文第四章P56页和P57页的图表和文字约2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分别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55页、P56页和吴涛、丛培经两人主编并由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知识体系》下册的P559
页的图19-5;
(5)王的博士论文第五章P68页的文字约840字几乎原封不动分别抄自李红
兵的博士论文P78页中间的两小段和天津大学李瑞涵的博士论文的P107页底下的
一大段;
(6)王的博士论文第五章P72页的图表和文字约1600字几乎原封不动抄自李
红兵的博士论文P21页、P22页;
(7)王的博士论文第五章P73页和P74页的图表和文字约1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75页、P76页;
(8)王的博士论文第五章P78页图5-10和文字约500字几乎原封不动抄自李
红兵的博士论文P55页;
(9)王的博士论文第六章P91页和P92页的图表和文字约2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53页、P54页和天津大学李瑞涵的博士论文P32页、P33
页;
(10)王的博士论文第六章P94页的图表和文字约800字摘录全国二级建造师
职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并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P2页的图2Z101011-1和相应的文字;王第六章P95页的
图表和文字约1000字几乎原封不动抄自李红兵的博士论文P52页一个整页的的版
面,该两处总共约抄袭1800字;
(11)另外,王乾坤博士论文的致谢与李红兵的博士论文的致谢几乎是一模
一样。文字约300多字几乎照单全抄。
3王乾坤博士论文抄袭武汉理工大学吴秋明博士论文约2200字几乎原封不动
进入自己的文中的情况统计。
(1)王的博士论文第二章P15页的文字约440字原封不动地抄自武汉理工大
学吴秋明的博士论文P30页和P31页相应段落;
(2)王的博士论文第二章P19页的文字约760字几乎原封不动地分别摘录自
武汉理工大学吴秋明的博士论文P80页和P81页相应段落;
(3)王的博士论文第二章P22页和P23页的文字和图2-5约1000字几乎原封不
动地分别抄袭自武汉理工大学吴秋明的博士论文P83页和P84页相应的文字和图
3-1;
4王乾坤博士论文抄袭武汉理工大学李成标博士论文约1000字几乎原封不动
摘录进入自己的文中的情况统计。
5王乾坤博士论文第四章P45页几乎原封不动地分别抄袭华中科技大学林鸣和
马士华两位学者合著并由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的专著《动态联盟项目
管理新模式》一书中P22页、P23页和P24页共计约1480字摘录进入自己的文中的
情况统计。
2018/9/9 18: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