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这些年--------毕业10多年的学长讲自己的经历
浏览量:2406 回帖数:27
1楼
嗨,各位学弟学妹,你们好吗?
2000年进入理工大,04年毕业,一眨眼快12年过去了,时间真的好快
虽然经常来理工大吧,但潜□□于发言
感觉自己已经到了大叔的年纪,讲话开始喜欢说教,怕18,9岁的你们不爱听
所以一直旁观为主
这次动笔,也是犹豫了很久,本在14年10周年的时候有起笔的冲动
无奈本人拖延癌晚期,再加上当时几件“大事”的烦扰,没了动笔的心情
详细情况 后面我会慢慢讲到
这篇我打算分成两部分
前篇,主要是想写写那时的理工大,那时我身边的人和事,也算纪念一段回忆
后篇,大概谢谢毕业这些年来的工作生活,一些我对生活粗浅的感悟和理解
没惊天伟业,也没有八卦狗血,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大学男生不算出彩的大学生活和一个已近中年的社会男人某些想法
学长只能尽量保证客观记叙应该多于主观臆断和无聊的说教
万一一时兴起,收不回来,还请见谅轻喷:)
登场人物应该都不会出现真名,但都保证真人真事
楼主文笔散漫 生性懒惰 更新可能会拖得很慢很久
请勿催促人肉
谢谢
嗨,各位学弟学妹,你们好吗?
2000年进入理工大,04年毕业,一眨眼快12年过去了,时间真的好快
虽然经常来理工大吧,但潜□□于发言
感觉自己已经到了大叔的年纪,讲话开始喜欢说教,怕18,9岁的你们不爱听
所以一直旁观为主
这次动笔,也是犹豫了很久,本在14年10周年的时候有起笔的冲动
无奈本人拖延癌晚期,再加上当时几件“大事”的烦扰,没了动笔的心情
详细情况 后面我会慢慢讲到
这篇我打算分成两部分
前篇,主要是想写写那时的理工大,那时我身边的人和事,也算纪念一段回忆
后篇,大概谢谢毕业这些年来的工作生活,一些我对生活粗浅的感悟和理解
没惊天伟业,也没有八卦狗血,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大学男生不算出彩的大学生活和一个已近中年的社会男人某些想法
学长只能尽量保证客观记叙应该多于主观臆断和无聊的说教
万一一时兴起,收不回来,还请见谅轻喷:)
登场人物应该都不会出现真名,但都保证真人真事
楼主文笔散漫 生性懒惰 更新可能会拖得很慢很久
请勿催促人肉
谢谢
签名档
国土面积是跟美国是一样的
2018/9/17 14:19:36
4楼
2000年9月底,学长和父母一起,从湖北一个三线城市来到繁华武汉
从此楼主的大学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
不要奇怪为何楼主是9月底才到校注册登记
楼主当时的高考成绩,原本上不了当时已经是211重点的理工大
托老爸老妈的福,走了“企业定向委培”这条路才够格踏进理工大的大门
老爸老妈都是某湖北大国企的普通基层科室的小员工,能拿到“定向委培“指标,也真真是运气+努力+关系,这其中说来话长,要说清楚楼主如何获得这次可能算是人生转折点的机会,需要浪费很多笔墨,而且牵扯的人,事太多太杂,有些可能还涉及敏感内容且与本篇的主题关系也不大,就不多赘述了。
想知道“定向委培”详细情况的可以自己去骚扰度娘,简单来说,“企业定向委培”大概算是一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在大学还未扩招,高考还是万众争过独木桥,大学还包分配工作的年代,有实力的大国企和国内高校之间有这样一种协议。
企业因人才需要,在国家统招计划外,将一批自己职工的孩子,委托给高校进行培养。原则上这批孩子毕业后,不能由国家来安排就业,必须回到送自己来念书的企业去,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可是到了我们这个年代,这样的政策已经显得有些不合时局,因为高校扩招开始了,毕业生也要自谋职业,反而国企成了香饽饽,想进去的毕业生挤破门槛。
所以我们毕业的时候,并没有要求我们会父母所在的国企上班。
我记得当时和我一起来报道的很多都是高中同学,或者同学的同学,而且都被分在相同的系,所以完全不存在需要适应陌生的环境,结交新朋友这样问题。
其实这样有利有弊,后面且听我慢慢道来。
2000年9月底,学长和父母一起,从湖北一个三线城市来到繁华武汉
从此楼主的大学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
不要奇怪为何楼主是9月底才到校注册登记
楼主当时的高考成绩,原本上不了当时已经是211重点的理工大
托老爸老妈的福,走了“企业定向委培”这条路才够格踏进理工大的大门
老爸老妈都是某湖北大国企的普通基层科室的小员工,能拿到“定向委培“指标,也真真是运气+努力+关系,这其中说来话长,要说清楚楼主如何获得这次可能算是人生转折点的机会,需要浪费很多笔墨,而且牵扯的人,事太多太杂,有些可能还涉及敏感内容且与本篇的主题关系也不大,就不多赘述了。
想知道“定向委培”详细情况的可以自己去骚扰度娘,简单来说,“企业定向委培”大概算是一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在大学还未扩招,高考还是万众争过独木桥,大学还包分配工作的年代,有实力的大国企和国内高校之间有这样一种协议。
企业因人才需要,在国家统招计划外,将一批自己职工的孩子,委托给高校进行培养。原则上这批孩子毕业后,不能由国家来安排就业,必须回到送自己来念书的企业去,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可是到了我们这个年代,这样的政策已经显得有些不合时局,因为高校扩招开始了,毕业生也要自谋职业,反而国企成了香饽饽,想进去的毕业生挤破门槛。
所以我们毕业的时候,并没有要求我们会父母所在的国企上班。
我记得当时和我一起来报道的很多都是高中同学,或者同学的同学,而且都被分在相同的系,所以完全不存在需要适应陌生的环境,结交新朋友这样问题。
其实这样有利有弊,后面且听我慢慢道来。
2018/9/17 21:16:42